首先,以允许暴露于要治疗的区域的方式舒适地放置患者。对于冈上肌腱或冈下肌腱位置,通过将患者置于仰卧位或坐位进行治疗。对于肩胛下病变,将患者置于仰卧位。
对于小痨,将患者置于坐位侧卧位或斜卧位,以便更好地进入肩膀的后侧。然后根据聚焦点所需的穿透深度选择耦合垫尺寸。在肩部钙化情况下,耦合垫的选择根据构建而有所不同。
最常用的尺寸是大号和中号。接下来,找到要治疗的区域,考虑解剖标志,并在必要时借助超声图像。此外,在支持使用涂抹器时,将操作员定位到支撑位置,并确保在符合人体工程学的位置工作。
在要治疗的区域的皮肤上涂抹足够的接触凝胶,然后打开设备并访问触摸屏。选择屏幕顶部的手动选项。显示各种处理参数的控制。
使用旋转选择旋钮设置处理参数。设置治疗的初始强度。根据患者耐受情况逐渐增加强度,从低强度开始。
至少达到每平方毫米0.40毫焦耳以上的能级,以获得可重复的结果。然后选择要使用的频率,介于 4 到 6 赫兹之间。使用旋转选择旋钮选择要施加的冲击次数。
每次会话至少应用4, 000次冲击。在应用过程中修改频率或强度。使用位于的显示器和涂抹器头在治疗过程中轻松修改应用参数,而无需中断程序。
对一系列因肩袖肌腱钙沉积而肩部疼痛的患者进行了回顾性研究。该研究组由13名女性和10名男性患者组成,平均年龄为52.8岁。82.6%的病例累及冈上肌,13%的病例累及冈下肌,4.4%的病例仅累及1根肌腱。
最短随访时间为6个月,平均为14个月。在82.6%的病例中,钙化完全重吸收。8.7%的患者部分消失,症状改善。
其余8.7%无明显变化,超声引导下穿刺。除了一例应用期间昏厥和吸收过程中两例短暂疼痛外,没有并发症。6周后观察到肩胛下肌肌腱钙化消失,12周后冈上肌肌腱也观察到钙化消失。